兗礦貴州能化公司:探尋瓦斯發電利用的智慧之路 | |||
中國煤炭新聞網 | 2020/12/21 12:38:40 經驗交流 | ||
![]() 【本網訊】近日,代表著國內技術領先的貴州金沙龍鳳煤業有限公司低濃度智慧瓦斯電廠并網發電,并通過驗收,通過一鍵啟動、智慧遠程集中控制等功能,實現了瓦斯發電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標志著我國智慧瓦斯發電技術日趨完善。那么,他們是如何創造這樣的奇跡的呢?
“攻堅克難,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等不利因素,他們針對低濃度瓦斯利用課題攻堅克難,僅用兩個多月就在山坡上拔地建起一座低濃度智慧瓦斯電廠,創出瓦斯電廠建設新水平。項目于2020年3月16日進場,3月18日簽訂合同,5月1日正式開始施工,7月25日設備進行試運轉,7月28日5臺機組并網發電成功。10月10日,一次性通過兗礦貴州能化有限公司驗收,提前2個月完成項目建設和并網發電。截至12月18日,累計發電554萬度。該智慧電廠的并網發電,每年可創造效益1000余萬元。 ![]() 同時間賽跑,加快項目建設。該公司按照“總體協調、機電牽頭、專業配合”工作模式,科學組織,掛圖作戰,重點攻堅,加快施工進度,嚴格責任落實考核。主要領導每周到現場召開現場協調推進會,跟蹤問責;分管領導盯在現場,解決問題;對施工單位進行幫扶和督導,專人現場盯守解決實際問題及工序把關驗收,確保按建設規范標準一次成型到位。嚴格工期考核,科學實施土建和安裝合理交叉作業,通過提高水泥標號等級、外加混凝土早強劑增強劑、搭設施工雨棚等措施,與天氣做斗爭,與時間賽跑。
“緊跟技術前沿,讓瓦斯發電更智慧” ![]() 瓦斯是我國西南區域煤礦安全生產的頭號“大敵”,但也是一種優質的清潔能源,同時,也是一種溫室效應氣體。龍鳳煤礦瓦斯氣抽采濃度7-30%,該公司積極探索低濃度瓦斯的高效利用新途徑,將來自該礦瓦斯抽采站的“廢料”--煤層氣,轉化為清潔能源,實現安全、綠色、高效發展。 ![]() 緊盯科技前沿,進行重點攻堅。該公司緊緊圍繞智能化低濃度瓦斯發電技術等難題進行科研攻關,成立攻關研發小組,從瓦斯抽采到完全轉變為電能、熱能的全過程、低濃度瓦斯開發利用及設備改進等進行重點攻關。實施定向長鉆孔施工等關鍵技術,提升瓦斯抽采能力;把內燃氣發電機組進行加工改進創新,使它更加實用;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三維模型+高清視頻監控等技術,實現對瓦斯電廠的智慧高效管理,一系列的核心技術通過一遍遍試驗最終得到。該瓦斯電廠智能化程度達到了92%以上,通過溫度、流量、壓力傳感器對氣源、濃度、流量、壓力、配氣實時監測,把信息集成上傳至智能控制室,通過PLC智能控制系統進行篩分判斷選擇,發出指令做出抉擇,自動投入或斷開瓦斯發電機組個數,實現分閘自動停機等智慧控制。對機組進行優化升級,機械采用氣啟動,自帶動力潤滑系統,有效功率由原來的80%提升至95%以上,一臺機組一年多增加130多萬度電。人員不進機房,就可以完成遠程集中控制和一鍵啟動的全流程操作,通過增強系統預警和事故分析效率,減少操作人員10余人,實現了減員增效、節能減排、安全生產。
![]() 該瓦斯電廠按照10臺機組建設,一期安裝5臺700KW高壓自動化低濃度瓦斯發電機組及控制系統,機組采用高壓自動化低濃度瓦斯發電機。系統分為電器自動化控制、機組冷卻系統、細水霧及參混控制系統、循環水系統、余熱鍋爐利用、視頻監控等8大子系統,動力系統、循環冷卻系統、電力系統、監測監控等都處于國內領先位置,實現了信息實時在線監測、自動判斷切換控制、瓦斯發電的智慧管理。 “打造綠色經濟,成就綠色能源夢想” ![]() 該瓦斯電廠在就地利用瓦斯燃燒發電,實現自發自用、多余上網的同時,為礦井提供熱、電等多種產品,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污染。發電余熱被用來作為浴室、食堂、辦公樓等地的熱源,也解決了生產用電、生產生活用熱水、供暖等問題,能源被完全利用,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標志著我國瓦斯利用進入更加高效階段。2020年7月份以來,該瓦斯電廠減少甲烷(CH4)排放850萬立方米。 ![]() 據悉,兗礦貴州能化公司把瓦斯治理“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形成了瓦斯發電綠色產業集群,實現了熱電聯產循環經濟模式,開啟了清潔能源智慧新時代。近5年來,瓦斯發電8.7 億多千瓦時,節省電費4.3億多元。該公司相繼建成瓦斯發電廠5座,投入運行瓦斯發電機組58臺套,總裝機達到3.57萬千瓦,年發電量能力在1.63億度左右。
|